当前目录
- 华南地质
- 2020年 第36卷 第3期
- 出刊日期:2020--
《华南地质》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地学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刊曾用名《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华南地质与矿产》,于2020年更名为现名。以报导地调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促进学术和科技信息交流为目的。本刊栏目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矿床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测试方法与技术、矿产品开发和利用,以及综合评述和动态报导等。期刊优先报道城市地质调查,华南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水工环地质研究成果,境外地质调查工作成果等。
详细信息- 《华南地质》2020年第3期封面+目次
- 2020 Vol.(3):-[摘要](51)[PDF](44)
- 湖南岳阳-湖北通城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主要进展
- 王 晶,金 巍,田 洋,李乐广,柯贤忠,龙文国
- 2020 Vol.36(3):213-220[摘要](74)[PDF](54)
- 南海南部曾母盆地的原型盆地划分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 徐俊杰,徐宏根,刘道涵,陈 松,刘 磊,刘 慧,柳 潇,刘 盼
- 2020 Vol.36(3):221-231[摘要](52)[PDF](33)
-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豆鲕特征及成因
- 程顺波,刘阿睢,李荣志,韦义师,刘君豪,胥 明
- 2020 Vol.36(3):232-1900/8/26[摘要](62)[PDF](37)
- 基于电阻率参数的滑坡体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 刘道涵,刘 磊,陈长敬,刘圣博
- 2020 Vol.36(3):240-245[摘要](62)[PDF](40)
-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南沙新区地下空间岩性构造特征
- 陈 松,陈长敬,黄理善,赵信文,曾敏
- 2020 Vol.36(3):246-1900/9/9[摘要](50)[PDF](29)
- 广西贵港市大安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 姜 华,雷天赐,鲍 波,徐宏林,李梦茹
- 2020 Vol.36(3):254-1900/9/18[摘要](60)[PDF](39)
- 广西贺州莲塘镇周边地下水铊异常浅析
- 夏 杰,胡俊良,李 堃,赵武强,刘 飞,张 鲲,程顺波,崔 森,刘 冰
- 2020 Vol.36(3):263-1900/9/25[摘要](59)[PDF](34)
- 深圳杨梅坑地区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
- 孙现领,贾黎黎
- 2020 Vol.36(3):270-1900/10/5[摘要](50)[PDF](32)
-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资料管理与服务变化趋势分析
- 李珉,万勇泉,王江立,李莉
- 2020 Vol.36(3):280-283[摘要](53)[PDF](34)
-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钨钼矿石中主量元素及矿化元素钨钼
- 杨小莉,邵 鑫,魏 立,李小丹,杨小丽
- 2020 Vol.36(3):284-1900/10/15[摘要](41)[PDF](27)
- 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地质样品中Si和Al定量分析方法
- 陈 蕾,侯可军,王 倩,刘 敏,王晓青
- 2020 Vol.36(3):290-294[摘要](58)[PDF](30)
- 微量金属元素在重建古湖泊氧化还原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 杨 存,高云佩
- 2020 Vol.36(3):295-1900/11/2[摘要](46)[PDF](31)
- 海南岛最古老的岩石——平凡却不平凡
- 胡军,王磊,徐德明,龙文国,刘昱恒,周岱,王祥东
- 2020 Vol.36(3):308-311[摘要](72)[PDF](31)
- 《华南地质》2020年第3期封面+目次
- 2020  Vol.  (3):    -
    [摘要](51)     [PDF](44) - 湖南岳阳-湖北通城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主要进展
- 王 晶,金 巍,田 洋,李乐广,柯贤忠,龙文国
- 岳阳-通城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国际年代地层表(2018)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区地层序列,建立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系统。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表明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形成于青白口纪早期(~824 Ma),为弧后盆地沉积。首次于原富禄组中发现一平行不整合面,并根据疑源类化石组合、碎屑锆石年龄,将其修正为五强溪组、多益塘组与富禄组,岳阳刘家庄、张辉山等地于富禄组中首次识别出冰水沉积。根据岩浆岩岩性特征、野外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年龄将其划分为8个填图单位,均获得了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确定了岩浆岩成岩时代与活动期次,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按特征矿物差异将幕阜山地区花岗伟晶岩分为:电气石伟晶岩→电气石-绿柱石伟晶岩→绿柱石伟晶岩→绿柱石-铌钽铁矿伟晶岩→铌钽铁矿-锂电气石-锂云母伟晶岩5类,对应稀有金属富集的五个阶段:无矿化→含Be→富Be→富Be、Nb、Ta→富Be、Nb、Ta、Li。断峰山地区部分伟晶岩演化至第四阶段,具有较大的稀有金属找矿潜力。
- 2020  Vol.  36(3):    213-220
    [摘要](74)     [PDF](54) - 南海南部曾母盆地的原型盆地划分及其形成演化过程
- 徐俊杰,徐宏根,刘道涵,陈 松,刘 磊,刘 慧,柳 潇,刘 盼
- 曾母盆地沉积了巨厚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是南海南部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盆地处于印支地块向东南挤出、古南海向南俯冲和菲律宾海板块相关的微地块向北楔入的关键位置,阐明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过程是理清南海地区构造格局和演化的关键。曾母盆地由多个原型盆地叠合而成,盆地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必须建立在原型盆地解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地震解释,结合婆罗洲岛上的地质露头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提出曾母盆地新生界地层以沙捞越造山不整合和沙巴造山不整合为界自下而上划分为裂陷盆地、周缘前陆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其中周缘前陆盆地内存在一个次级的裂陷盆地,并且各个不同盆地原型的形成机制也比较复杂:基底界面至沙捞越造山不整合之间的裂陷盆地分布较为局限,其形成受古南海向南俯冲产生的拖曳力影响;沙捞越造山不整合和沙巴造山不整合之间的前陆盆地受沙捞越造山影响,这一原型盆地主要位于前陆盆地的前隆部位,其内的次级裂陷盆地的形成可能与西巴拉姆线的右旋走滑及婆罗洲的逆时针旋转产生的后方张引力相关;沙巴造山导致裂陷盆地停止活动后,其可能主要改造了离沙巴地区较近的盆地,曾母盆地此时可能受造山活动影响较小,进入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 2020  Vol.  36(3):    221-231
    [摘要](52)     [PDF](33) -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豆鲕特征及成因
- 程顺波,刘阿睢,李荣志,韦义师,刘君豪,胥 明
- 桂西二叠纪喀斯特型铝土矿中发育丰富的豆鲕粒,早期被认为是胶体化学成因。但是鲕粒类型复杂、含丰富砂屑和泥屑与胶体化学成因相悖。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桂西平果矿田布绒、太平矿床和都结矿点的豆鲕分布规律、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国内外红土型铝土矿的豆鲕粒(或结核)对比,详细探讨该地区喀斯特型铝土矿中豆鲕在红土期形成机制及后期地质改造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下,古地貌对豆鲕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布绒、太平矿床发育在古碳酸盐岩海岛平原,铝土化过程强烈,弱机械搬运形成的豆鲕类型复杂,圈层较少,成分为三水铝石+高岭石。后期压实作用将豆鲕垂向压缩,成岩作用将大部分豆鲕成分改造为硬水铝石+绿泥石。都结矿点发育在古碳酸盐岩半岛滨岸喀斯特低山丘陵区,铝土化过程微弱,强机械搬运形成豆鲕类型简单,圈层较多,核心为铁质,外圈为三水铝石+高岭石。后期压实作用对豆鲕形态没有影响,成岩作用仅将豆鲕中三水铝石改造成硬水铝石。
- 2020  Vol.  36(3):    232-1900/8/26
    [摘要](62)     [PDF](37) - 基于电阻率参数的滑坡体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 刘道涵,刘 磊,陈长敬,刘圣博
- 滑坡地质灾害在我国分布广泛,查清滑坡体内部结构对开展滑坡排查、探索成灾机理和地质灾害评估及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滑坡体地质结构的电性特征探索研究直流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等方法在滑坡勘查中的应用效果,为地质灾害调查提供实用技术手段。通过理论分析和野外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实验,获取了滑坡体电阻率结构特征,并结合钻孔资料探讨了不同方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电阻率探测方法具有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探测优势,在实际滑坡体探测中应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合理选择;验证了基于电阻率参数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滑坡体探测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2020  Vol.  36(3):    240-245
    [摘要](62)     [PDF](40) -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反演南沙新区地下空间岩性构造特征
- 陈 松,陈长敬,黄理善,赵信文,曾敏
- 查明区域地下空间岩性构造特征,可反映下伏岩性变化、断裂空间分布,对基础地质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均有较大意义。借助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技术,采用点测观测方式,通过后期二维反演,可获取连续的研究区二维地电断面结果。通过对广州南沙新区实测的2条长剖面数据进行噪音剔除、静态效应校正,并利用SCS2D软件进一步精细处理反演,结果如下:(1)万顷沙下伏空间存在岩性从晚三叠世花岗岩(T3ηγ)过渡到莘庄村组(E1x)砂砾岩,再出现晚三叠世花岗岩(T3ηγ)发育的过程,局部莘庄村组砂砾岩埋深超过500 m未见底,有较大范围砂砾岩红层覆盖在花岗岩顶部;(2)推断了2处隐伏断裂(F1、F2),均为东西走向,断裂位置与区域地质资料较为吻合;(3)利用SCS2D反演软件能较好反应剖面整体电性特征、突出局部异常,对断裂构造、岩性变化有较准确的刻画;(4)采用AMT作为勘探万顷沙地区特殊地形地貌的地球物理手段,具备测点布置灵活、勘探深度大、反演分辨率高等优点,能快速查明该区地下空间岩性、构造特征。
- 2020  Vol.  36(3):    246-1900/9/9
    [摘要](50)     [PDF](29) - 广西贵港市大安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 姜 华,雷天赐,鲍 波,徐宏林,李梦茹
-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研究区,基于调查数据,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大安镇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大安镇土壤质量较好,优质土壤占总面积的16.23%,良好土壤占总面积的37.56%,中等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39.43%;土壤养分质量一般,综合等级以中等为主,受磷和钾元素缺乏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无风险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87.82%;风险较高土壤仅占0.06%。富硒土壤面积较大,占全区总面积的64.23%,其中富硒优先保护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4.33%,建议当地政府对该地区进行保护,以保证绿色富硒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优质保护区面积占总面积的43.50%,这些土地可以种植农作物,但需要加强保护措施,防止土壤被污染。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耕地分等定级、基本农田划定和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 2020  Vol.  36(3):    254-1900/9/18
    [摘要](60)     [PDF](39) - 广西贺州莲塘镇周边地下水铊异常浅析
- 夏 杰,胡俊良,李 堃,赵武强,刘 飞,张 鲲,程顺波,崔 森,刘 冰
- 贺州地区马尾河流域矿业活动发达,是铊污染易发源头区。选取马尾河下游区域作为重点研究区,通过采集机井、泉点水样开展重金属污染调查,分析地下水铊污染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铊、镉污染,Tl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有3处,超标率18.5%,Cd元素含量超标的地下水1处。地下水重金属铊污染主要分布于莲塘镇、佛冲一带谷地,其中马尾河两岸地下水中的重金属Tl污染最严重,Tl元素超标3.0-9倍。同时采集了地表水样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区内地下水中的Tl污染与鹿寨组、榴江组地层中的铊元素高背景关系密切。
- 2020  Vol.  36(3):    263-1900/9/25
    [摘要](59)     [PDF](34) - 深圳杨梅坑地区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特征
- 孙现领,贾黎黎
- 本文以广东省深圳杨梅坑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资料搜集的基础上,采集土壤、岩石和芒萁植物样品,研究深圳杨梅坑地区不同地层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配特征,并揭示重金属元素在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累积规律。结果表明:(1)从岩石到土壤,春湾组土壤富集Cu、Ni、Cr,南山组土壤富集Pb、Zn、Cd、Hg。土壤在区域上富集特征,与岩石富集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地质背景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2)芒萁对土壤中Cu、Cd元素吸收程度最强,而对As元素吸收程度最低。植物体内重金属的转移能力趋势为Zn>Hg>Cd>Pb>Cu>Ni>Cr>As。(3)在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As元素的迁移能力极弱,主要集中于土壤和成土母岩中; Pb、Zn、Hg、Cr、Ni在在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较弱,较少受成土母质和母岩的影响;Cd、Cu在岩石-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较强,存在人为引起的来源。
- 2020  Vol.  36(3):    270-1900/10/5
    [摘要](50)     [PDF](32) - 中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资料管理与服务变化趋势分析
- 李珉,万勇泉,王江立,李莉
- 本文对2018年度汇(提)交到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从工作周期、提交时间、成果报告内容等方面统计了中南地区地质调查成果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分析总结了成果 汇(提)交不及时的原因和公开服务困难的原因,以及提出资料审查提前,在线提供成果报告公开服务方面的对策。
- 2020  Vol.  36(3):    280-283
    [摘要](53)     [PDF](34) -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钨钼矿石中主量元素及矿化元素钨钼
- 杨小莉,邵 鑫,魏 立,李小丹,杨小丽
- 建立了熔融玻璃片法制样,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钨矿石和钼矿石中主量元素(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TiO2,P2O5,MnO)及矿化元素W、Mo含量的方法。通过调整样品与熔剂稀释比,优化预氧化温度和时间、熔融温度和时间、基体效应校正等,确定分析条件为: m (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混合熔剂):m(硝酸锂) :m(样品) 为30:5:1,预氧化温度650℃,熔融时间3 min,1050℃下熔融10.5 min,可得到表面光滑无气孔的熔片。选用钨矿石和钼矿石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绘制工作曲线,采用理论α系数和经验系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基体效应校正。对样品进行精密度实验,各组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在0.11%-7.69%之间。按照本方法对钨钼矿石标准物质进行准确度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计算误差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 2020  Vol.  36(3):    284-1900/10/15
    [摘要](41)     [PDF](27) - 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地质样品中Si和Al定量分析方法
- 陈 蕾,侯可军,王 倩,刘 敏,王晓青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技术,其能够简便、实时且快速的进行在线分析,处理样品比较简单,且不会对样品造成较大损伤。本文利用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国际标准物质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激光原位地质样品的主要元素分析方法。用此方法对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Al元素的相对误差是3%;Si元素的相对误差是1%。
- 2020  Vol.  36(3):    290-294
    [摘要](58)     [PDF](30) - 微量金属元素在重建古湖泊氧化还原状态研究中的应用
- 杨 存,高云佩
- 本文系统介绍了利用微量金属元素重建古湖泊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地球化学原理、多重判别标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湖泊沉积物中,微量金属元素的自生沉积组分是判别古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有效载体。其中,受碎屑组分影响较小的U、Mo、V以及与有机物质合成密切相关的Ni、Cu、Zn、Cd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反演古湖泊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常用指标;而对于受碎屑组分影响较大的氧化还原敏感元素Cr和Co则需谨慎使用。此外,水体中Mn和Fe的循环会对微量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程度产生作用,其主要机理为Mn-Fe(氢)氧化物对特定离子的吸附过程和解吸附过程。在使用微量金属元素含量重建古水体氧化还原状态时,需定量评估和校正碎屑组分、早期成岩作用,以及热液活动等带来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沉积物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我们可有效限定古湖泊氧化还原界面的位置,并进一步制约古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除此以外,沉积物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与总有机碳(TOC)的相关关系、特定微量金属元素的比值(如U/Th、V/Ni、V/Cr,以及Ce/Ce*)也可以作为古湖水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判定依据。
- 2020  Vol.  36(3):    295-1900/11/2
    [摘要](46)     [PDF](31) - 海南岛最古老的岩石——平凡却不平凡
- 胡军,王磊,徐德明,龙文国,刘昱恒,周岱,王祥东
- 国之南,有一颗璀璨明珠——海南岛,其颇具特色的热带风景、滨海之丽和人文情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今,海南岛再获得了一个新的身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一片繁荣景象,居住在此地的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你若去询问当地的人们有关于海南岛的各种奇闻轶事和风土人情,他们必定可以滔滔不绝,娓娓道来,但是你若问海南岛有多少年的历史?如何得知?或许人们会陷入沉思,不知如何解答。如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诗句“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事实上,人们对海南岛还有许多未知之处,那么地质学家又是如何去认知这些问题的呢,他们利用人们眼中普通平凡的石头(岩石),去探索地球演化和海南岛演变的奥秘,去不断验证着属于它们的不平凡。本文以“海南岛最古老的岩石”为主题(但不限于此)进行简要论述,试图去揭开海南岛神秘的一角。
- 2020  Vol.  36(3):    308-311
    [摘要](72)     [PDF](31)